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男孩和女孩在外貌特征上的明显差异,并学习观察区分男孩、女孩。
2.认识自己的性别,初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男孩女孩大调查"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小客人,他们躲着不肯出来,我们一起来喊他们好吗?小客人,快出来吧!
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习区分男孩、女孩。
1.观察画面1:通过衣着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看,小客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男孩子穿衣裤,女孩子还可以穿裙子。
2.观察画面2:通过观察发型、发饰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这张图片,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小结:原来男孩子头发比较短,女孩子头发比较长。
3.观察画面3:通过入厕姿势不同,区分男孩、女孩。
--这张图片,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小结:原来男孩子是站着小便的,女孩子是蹲着小便的.。
二、认识自己的性别,初步认识自我。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图片,学习区分自己的性别。
图片一:漂亮的花裙子和汗衫背带裤--看看这两件衣服,哪一件你穿会很好看,很合适呢?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选的图片下面。
图片二:有着长长头发的娃娃和短发男孩头像。
--看看这两个宝宝的头发,你认为自己梳这样的头发还是那样的?想好了你就站在你选的图片下面。
三、游戏:送礼物。(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的喜好来进步一了解男女的区别。
1.给男孩女孩送礼物--老师还准备了好多玩具呢!他请我们来帮帮忙,把礼物分别送给男孩女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小结: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样,男孩喜欢玩枪、汽车、剑,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欢。
2.给爸爸妈妈送礼物--老师还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宝贝们来送一送。
小结:宝贝们把领带、剃须刀、公文包送给了爸爸,把化妆品、裙子、小皮包送给了妈妈,原来我们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样。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2活动目标
1、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知道要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2、在与同伴通电话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同伴。
3、体会关心同伴带来的满足感。
(重点:学会关心同伴。难点: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同伴的关心。)
活动准备
1、事先和生病的家长联系好。
2、准备一些彩纸、浆糊、笔。
活动过程
教师讲故事《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故事里哪一个小动物生病了?谁来看望它的?小动物么来看望生病的小刺猬时,对它说了什么?小刺猬又说了什么?小刺猬病好 了以后做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压迫这么做呢?”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今天谁没来幼儿园。
1、教师可以用点名的方式或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同伴,发现今天谁没来上幼儿园。
2、教师:“.小朋友生病了,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呢?“刚才我们享想了很多的关心他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想的好办法和故事里一样,有的要讲故事给他听,有的要送他一副画,告诉他小朋友很想他。”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在电话里关心别人。
教师:“我们和小朋友通电话的时候,应该怎样说话呢?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关心病人的话。
师生打电话给生病的.小朋友。
教师交代要求,提醒幼儿注意语言。
电话结束后,师生共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关心病人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可以将所观察到的行为和语言巧妙地引入到幼儿的讨论中,引起幼儿的关注。
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打电话给生病的小朋友,让他觉得很开心,以后我们周围如果还有还有人生病,小朋友要学着去关心他,为他做一点事情,让他们早点恢复健康。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3活动目标:
1、知道新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2、乐意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3、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以及带若干件已经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张来自于父母或老师或同伴的贺卡,并将其布置成一个"贺卡展"。
3、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用来装饰的彩纸。
活动过程:
1、快乐激发:
①、准备自己的身高体重卡,让幼儿了解并记录自己今年与去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②、向同伴介绍自己穿小的衣物,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性经验。
2、快乐认知:
①、说说我们在长大。可以先说说自己在长大,在幼儿说出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后,说说哪里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如"我的裤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让幼儿来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长大的喜悦。
②、可以说说别人在长大。说说同伴身体的长大和能力的"长大"。
③、记录现在的情况,记录现在的情况,等明年再来看看我们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大张的白纸,刻画孩子的身高;幼儿的手、脚沾上颜料,印画在纸上,并保存好记录,来年再用。
④、给亲人写信,如妈妈、奶奶等等,以增进孩子与成人的交流,或者画画,画上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⑤、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写信格式,幼儿介绍自己信的内容,老师应尽量引导幼儿讲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3、快乐获益:
①、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②、能够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③、学会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4、快乐拓展:
①、做贺卡,引导幼儿欣赏"贺卡展",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张贺卡。
②、幼儿动手做卡并送贺卡。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 ……此处隐藏5380个字……点及简单的操作技巧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5、送给每个幼儿一个指偶,让幼儿自由玩耍,表演。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4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带有好奇心,本次春游活动孩子们参观了动物园,春游回来后,孩子们开始对小动物的叫声非感兴趣,喜欢听声音猜测是谁,依照幼儿的兴趣点喜欢听声音的游戏,设计出一节科学游戏《罐子宝宝找伙伴》,活动游戏性、趣味性很强,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尝试听声音,相互进行比较,找到相同声音的罐子,充分感知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物体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尝试听声音比较并找到相同声音的罐子。
3.体验用耳朵帮罐子宝宝找朋友的乐趣,感受给音乐伴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感知不同物体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 尝试听声音比较并找到相同声音的罐子。
活动准备
1.装有米、红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黑板。
2.复习幸福拍手歌,熟悉歌曲节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摇动手中空罐子,引起幼儿注意教师:听听,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的啊?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东西。
二、基本部分
(一)小魔术吸引幼儿注意,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看不到也可以知道罐子里有东西。将事先准备好的核桃装入罐中,摇一摇,提问: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里面有东西? 看不到啊?
(二)幼儿自己选取有东西的罐子,按照声音给罐子宝宝分类
1.请幼儿在许多罐子中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
提问:你们的罐子宝宝有声音吗?它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小结:原来罐子宝宝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有咚咚咚、沙沙沙、哗啦哗啦的。
2.游戏:罐子找朋友,给每一个罐子找到相同声音的朋友。
张老师会分别摇这三个罐子,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谁的罐子里发出的声音和老师摇晃的声音是一样的,就把他们放在一起。
(三)配乐游戏
请幼儿一起摇晃罐子给音乐有节奏的伴奏
既然我们的罐子可以发出这么多好听的声音,像小乐器一样,我们来演奏一首
《幸福拍手歌》提醒孩子们拍手跺脚的地方用小乐器代表,咚咚两下。三、结束部分:认识罐中的东西
罐子里放了什么东西,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谁来大胆猜一猜,为什么? 小结:原来罐子里的物品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会不一样的'。
小结:今天我们的罐子里放了这些东西,都用你们的小耳朵听出来了,在家或区域活动中你们可以把罐子里放上不同的物品,听一听你放进去的东西它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也可以猜一猜罐子里是什么东西,听听是是不是不同的物体在罐子里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过度自然,通过与幼儿一起玩罐子找朋友的游戏,首先用罐子里的声音吸引幼儿注意,对本次活动兴趣增加,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对罐子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提供的丰富材料环境中,能大胆的动手去操作带着问题去思考罐子里的声音是不是有朋友,还能得帮助别人的到满足感。能在游戏中尝试听声音, 再进行比较,找到相同声音的罐子,游戏最后能充分感知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在过程中有用罐子伴奏的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方式感知罐子里的声音,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激发音乐兴趣,在最后的猜一猜环节,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通过前面的听一听,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猜猜罐子里装了什么,最后进行验证,充分的让幼儿在各个游戏环节中更好的体现他们参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本次活动能感受到孩子在玩玩乐乐中得到提升。我也在本次活动中感受到了尊重孩子这点是很重要的,看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也很释然,通过活动感受到原来根据孩子兴趣,选择适合的游戏情景,在游戏中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具,不但能大大的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轻松又有乐趣的获得发展。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5活动目标
能描述哭和笑两种表情的区别。
发现自己和同伴在镜子里的表情,并愿意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娃娃照镜子”图片;《微笑嘟噜噜》歌曲音频。
纸面教具:《哭娃娃和笑娃娃》。
材料准备:镜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播放图片“娃娃照镜子”,引导幼儿对比表情,描述笑和哭两种表情的区别。
(教师可以出示实物镜子代替)
——这是什么?(镜子)
——飞飞和米娅两个小朋友要来照镜子,请你认真看看镜子里,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哪个是笑娃娃?哪个是哭娃娃?
——笑娃娃的嘴巴是什么样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嘴巴向上弯、眼睛像月牙)
——哭娃娃的嘴巴是什么样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嘴巴向下弯、眼睛挤在一起、有眼泪)
——你更喜欢谁的表情呢?为什么?
发放材料“镜子”,组织幼儿照镜子,观察镜子中自己及同伴的表情,进一步感受笑和哭两种表情、情绪的不同。
1.请幼儿观察镜子中自己的表情和情绪。
——请你也照照镜子,认真看看你的嘴巴和眼睛。
——你觉得你像笑娃娃还是哭娃娃呢?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镜子中的同伴的情绪,鼓励幼儿体会同伴的情绪。
——请你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照镜子。镜子中你们的表情一样吗?
——如果你的小伙伴是笑娃娃,请你开心地和他抱一抱。
——如果你的小伙伴是哭娃娃,也请你抱抱他,安慰安慰他。
出示纸面教具《笑娃娃和哭娃娃》,鼓励幼儿向娃娃表达情绪背后的`原因,释放幼儿的情绪。
1.教师将纸面教具笑娃娃和哭娃娃分别贴在两张小凳子的椅背上,鼓励幼儿向娃娃说说心里话。
——你喜欢哪个娃娃呢?请你选择一个娃娃,坐到他的旁边,跟他说说你为什么开心/难过。
2.引导幼儿体会说出心里话后的心情。
——跟娃娃说完心里话,你的感觉怎么样?谁愿意说一说?
小结:小朋友们刚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们会遇到很开心的事情,也会因为想家而难过。你们有时是笑娃娃,有时是哭娃娃。当你开心的时候,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你的开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当你难过的时候,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告诉你的好朋友、爸爸妈妈,也可以告诉老师,这样你的难过很快就会消失不见。
播放歌曲音频《微笑嘟噜噜》,带领幼儿快乐舞蹈,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
——现在你是笑娃娃还是哭娃娃呢?
——不管你是什么娃娃,跟着这首神奇的歌曲一起跳舞,所有的哭娃娃都会变成笑娃娃,所有的笑娃娃会笑得更开心哦。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