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5-04-26 14:09:57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教案1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忒tè闺guī房伧cāng俗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2)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3)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着有《说园》等。

扩展阅读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

教师寄语: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课题:说”屏”编辑复核审核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自主突破】

1、给加粗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

曲屏()锦屏()()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

3.《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家________的代表作。

【合作探究】

4、本文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

5、结合课文内容,请你给“屏”下个定义:

【拓展延伸】

6、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7、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当堂测试】

【达标训练】

8、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纳()凉点缀()书斋()休憩()

9、解释下列加粗字纳凉:休憩:徒劳:书斋:

10、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

A.因小失大B.因材施教C.因循守旧D.因果报应

11、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①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②“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④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能力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2、“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

13、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

14、“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

15、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

16、“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小学五年级教案2

一、自主预习。

1.资料积累。

(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屏的图片,如果你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带到课堂上给大家欣赏。

(2)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2.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

屏风纳凉擅(shàn)长帷(wéi)幕缓冲造型伧(cāng)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休憩(qì)

(2)解释。

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通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并简要的把这三方面的内容写下来)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当堂检测。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作引用。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韵味,有力说明了屏吸引人,起到文化休憩的作用的特点。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楚的说明了屏的种类。

3.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举例子。作用:具体地说明了屏能分隔室内室外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小学五年级教案3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字词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一、基础知识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

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二、理解探究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三、合作释疑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四、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五、拓展迁移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C.指纹与遗传的关系。

D.指纹与电脑的关系。

2.第①、②段的中心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有几项选几项。()

A.作诠释B.下定义C.分类别D.举例子E.列数字F.打比方

4.上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5.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略

2.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3.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4.明确要点:

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b、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c、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5.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6、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7.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课内精读

1.tuīyǐxī

2.总领下文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

3.屏的分类及雅俗之别

4.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作者介绍了一些屏风知识,并提出了屏风要轻巧,要富有诗意,要有文化休闲作用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表达了作者对屏的喜爱和情思

拓展迁移

1.B

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ABCDEF

4.C

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小学五年级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