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进位的与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相同。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进位的口算方法对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难事。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的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已经能用在脑子中列竖式的方法来口算,一些学生能用前一节所学的方法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可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应该说,除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错,一些学生当然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有些学生对于算理还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馈中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进一步反问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只是一味地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正确解决。然后在课后单独辅导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询问其错误的原因。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记得有个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所以,我想,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的同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错误为什么是错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3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在教学时,出示教材情境图,先找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注重方法的优化。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但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整节课效果良好。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4关于余剑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我先后听三次。应该说每次都给我留下新的思考,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本节课是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乘法。关于计算课的教学,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一般是按部就班教学,但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不仅保证内容充实,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下面就余老师教学设计的特殊之处及细节处理上的一些改动,谈一谈我的感受和思考:
一、说是复习,实则铺垫,巧无声息,层层推进。
在教学复习阶段,余老师无论是试教还是正式上课安排了复习旧知的环节,这个环节实则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的。我个人认为这很有必要,且很有特色,思考到位。这部分教学设计,对学生建立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新概念的认识有很大帮助,借助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除法,这就可以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几个十是多少的相关旧知的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来认识掌握新的知识,这样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前后联系,为学习今天的知识降低难度。
试教口算:2×43×31×540+40
正式口算:3×42×56×250+5030+30+3020+20+20+20
这是余老师先后教学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改进。经过改进的复习题,目的性更明确,增加了几个几十连加的口算环节,这就更加贴近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学生对这部分复习知识的反馈来应对主题内容教学很有帮助,应该说这样的设计对学习本课知识,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很关键。
……此处隐藏7737个字……学中两个一起看,层次显得不分明。
2.对教材把握还需加强
对教材的理解,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加强。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2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更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在动手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结合操作思考: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3这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呈现的是体育课借足球的场景,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这幅图呈现的情境很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教学重点、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给出情境后,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还很顺利,列算式也还好,在研究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36—8=28计算过程中应多让学生来说,我讲解的时间有些长,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正确计算。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算法的多样化,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总之,在计算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技能和速度。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4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5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我进一步强调了乘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进位的数写在横线上,记在心上,不能把它遗忘。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可以直接写在那一位上占位。算好以后,把得数和估算的积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
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好几个个。这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