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时间:2025-04-10 18:48:30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陈情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要求: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因文章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然后老师点评,补充。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4.鉴赏内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本文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术。

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

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本文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字数不限,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陈情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 ……此处隐藏23936个字……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文为文言文,内容时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文言句子切入,引入到与文章相关的部分上。我会设置这样的引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选择为朝廷尽忠,就必定无法赡养家中老人;选择尽孝膝下,就无法报效国家。这大概是古代臣子最恐惧的选择题。然而,当你不得不选的时候,你会怎么选,又该如何维护你自己的选择。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西晋将领李密是如何做的。除此以外,本文还涉及到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表”这种特殊文体的了解。此两部分在导入课文之后须进行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在进入课文之前做好较为完备的准备工作。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用幻灯片出示关键词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加以讲授、正音。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谁向谁陈情?陈的什么情?

这是一个主旨型问题,文章的所有陈情,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尾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是如何支撑逻辑框架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物形象是如何从时间描写中提炼出来的。本文中心是陈述情感,背景是作者欲尽孝而无法尽忠而向皇上陈情。因此,本文的陈情就不能狭隘地局限在自己的亲情上。本文的情感线索脉络,以及作者是如何以情述理,以理辅情,就尤为重要。

在这一部分,我一共设置了三个围绕“情”的问题,分析文章的情感走向。

1、文章开始,作者为什么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二段可以看出新晋多次试图对蜀汉旧臣李密起用?李密又持何态度?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这三个问题是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接触上,从情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情感走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老师讲解,会明白文章的情感走向是从亲情出发,谈到忠情,又过渡到理的角度,使文章饱含情感,又不失理性。为下一步探讨艺术特色做好准备。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在上一个环节对文章的情感走向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本文在语言上有何艺术特色?

这属于半开放型问题,答案不唯一,但回答时须遵循一定地方式,即以文本为基础,分析具体语句。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需要所讲授的方法自行分析,同时回答的过程也是一次小小的口头表达,学生须将自己的观点逻辑化,并且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说明表述,在说明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合适的表述方法。这是一个拓展思维,训练表达的实践环节。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最后,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出师表》,对比分析两者在陈情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要求:结合具体语句,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本次作业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练习了书面表达。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上板书的内容即明确了文本的情感走向,又从内容解读了课文。简洁清晰明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陈情表》说课稿15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8、

《《陈情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