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03 16:28:26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6册第7课的《做一回服装设计师》。(板书课题)现在我从5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为2课时。是初二年级的课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延伸,也是对初一课程的一个提高!

说明:承上——这节课是个设计与应用的课程,是对第15册《校园艺术节》的一个延续,因为这都是对设计与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的课程,意在为学生打开一片她探索和创作的天地。启下——因为本节课又是一节综合课,对初二及初三的以及设计方面均有体现。

这节课是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服装,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服装设计的制作当中。学生可结合表演活动设计服装,并在活动中展示、体验、交流服装设计。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总目标中的观点。

初中阶段教学目标: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服装的介绍和欣赏,提高对服装文化的审美水平。

(2)能力目标:通过服装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知识,图案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和提高学生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和能力。

3.教学重点

(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2)如何运用色彩、图案知识来设计服装。

4.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服装。

5.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市级示范校,学生有较好素养,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但又具有不确定性、自律能力表现的较弱。

所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实、意像、抽象);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这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方面的体现,在教师方面,我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学成果奖的参评曾进入终评阶段,我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法、学法的运用

运用以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法、探究法、现代媒体、提问法、实践法、复现法等。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导入;T台表演录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作业展示;艺术体验、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及环境的布置:(1)多媒体课件、图表、T台表演录像;(2)学生制作服装的卡纸,胶水,剪刀等;(3)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1.导入

播放T台表演片段,你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服装表演!

你们知道老师拿的衣服是怎么做的么?(学生猜?)

原来就是五颜六色的废纸粘贴成的!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废器物还能做出这么好看的服装!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再来看一些服装设计,能看出这些服装在设计中是运用了什么颜色和图案知识(点、线、面)?

欣赏中外服装设计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服装设计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服装设计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服装设计与制作模型(板书)

穿着自己做的服装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款自己喜欢的服装呢?

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服装设计中的款式、面料与色彩的有关知识。

实际上是我们要突破教学难点的地方,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来欣赏图片资料。

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服装设计的细节和分工合作要求。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服装设计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大家合作完成作品,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这里是解决教学难点的阶段。)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服装设计?(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以上是设计造型阶段。

(2)选择材料

服装设计中的款式、面料与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料可雕塑,可绘画,也可用剪贴等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服装设计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服装设计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过程为: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大胆夸张、合作创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服装设计,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找资料、展示、交流等),平时多进行一些分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做的工作,指导他们明确分工,坚决杜绝“拿来主义”。

4.体验、展示、交流

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服装?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服装设计。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服装设计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服装设计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此处隐藏7912个字……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此处教师提示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该物体的受力图,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的.由受力图引出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与一点),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做这个练习,用平衡条件求解某一个力。

【例题】如右图所示,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 ,网兜的质量不计。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通过上面的例题拓展:

1.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物体受到几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

最后板书总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实验导入:把矿泉水瓶的下部挖一个小孔,装入水后,让瓶子做竖直上抛运动,发现上升过程中水不能流出。

文字交代: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刚才的实验就是因为水完全失重造成的。通过这些引起学生兴趣。在通过例题讲解超重和失重

【例题】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升降机里的物体的质量是50kg,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物体放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提示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并让学生板演,通过板演了解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掌握情况。

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总结:升降机加速度向上的时候,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让学生讨论什么时候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超重时重力怎么改变。

学生总结

(1)当物体向上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用类比法推导失重,最后总结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回到开头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得出水不流出的原因。

老师总结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4、求解方程,并对结果做必要说明。

强调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

最后板书总结超重失重,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板书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8课。这篇课文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与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劳之劳形,犹如世外桃源。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法

1、用马致远的词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怀?

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要指导学生注意体会。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细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1、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怀?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难忘的景,如课文的第一段。难忘的事,如捉鱼虾蟹、丢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练习朗读。

2、体会文章表达思乡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清风是美的,小溪小桥是美的,杨柳也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儿时的趣事,仍记忆犹新,对家乡太有感情了。作者回忆往事,来表达思念之情。)

C、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作者出生的平房虽然矮小潮湿,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爱老家,不须任何理由,爱它没商量。这里直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之情。)

(2)自读课文,写一写作者表达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三)拓展:欣赏学生习作,进一步体会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