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03 16:28:28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根据这一要求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强调,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1.这首诗较长,又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教学中要予重视,课时上要多费一些时间,既要指导学生弄清诗中所写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和思想感情),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

2.要突出朗读教学。这首诗是诗中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生:

1.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 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有必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介绍一首歌词的内容,二是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此次活动,调动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水平。

3.要求学生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课文的形式,写一首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但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因为要求写自己的感受,所以这次习作的个性化更强,教学中应注意。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应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文。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写作背景

2.作者身世凄凉而孤独、大堰河身世悲苦而善良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1.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归纳

2.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过程】

(一)人物形象———性格美。

1.勤劳淳朴的崇高品德。

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

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审美情趣———悲剧美。

(三)借鉴艺术———色彩美。

(四)语言形态———修辞美。

1.排比———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

2.对比———突出主旨,深化诗意。

……此处隐藏10500个字……。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 ( 爱) 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 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课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馆”是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它是基于学生对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窗口的组成,一些简单操作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灵活运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照顾全体,我利用课件,采用讲演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激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给“海底世界”着色和“给福娃穿衣服”教学任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环境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操练任务、并设计扩展性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去创造发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五、学法的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媒体选择:

计算机、Windows系统中自带画图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任务文件夹“我的任务”或(配套光盘)。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任务驱使,导学达标

(三)合作交流,德育渗透。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首先,课前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点明主题,然后,通过看一看,从漂亮图形,变不漂亮图形引起学生的求知渴望。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漂亮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回答),现在,这幅图画,还漂亮吗?我们,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把它变漂亮。

2、导入新课内容

启动画图后,利用五个圆形图形,通过认一认环节,教授“漆桶”和“吸管”的功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学会撤销命令,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择方法。

然后,布置今天探究的任务。任务一:“给海底世界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任务二:“利用“颜色填充工具和取色工具”结合给福娃填充颜色。(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任务驱使,导学达标

1、首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总结填色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探究 用“颜色填充”工具给海底世界填色任务。采取,引领学生查找探究任务——按方法探究——指导保存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填色时,提出注意事项:如,注意观察,用铅笔封闭海藻图形;填色时要认真,位置要准,尽量避免重复填色,出错要及时撤销;以及色彩搭配的要合理等。在这一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就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填色任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使用“吸管”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结合填色,提高填色效率。完成后,鼓励学生,保存文件。

2、然后,利用福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福娃,提出问题。从颜色、形象、象征意义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福娃的创作背景。提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多少枚奖牌?(100枚)奥运精神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在完成任务二时,怎样体现“奥运精神”?(完成任务更快、填色质量更高、综合利用“吸管”和“漆桶”结合填色的能力更强)进行完成任务前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然后进行探究。因为福娃的颜色有它的特定意义,所以“给福娃穿衣服”这一环节,,是学生利用取色工具和填色工具结合填色最好的素材。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同时,播放悦耳的音乐。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完成比较快的学生给与鼓励,并选择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给与“小小指导员”的称号,让他们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布置任务“在指导的过程中,同学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帮助解决的?有什么收获?”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保存,并鼓励他继续完成更多的练习,并总结经验。在本环节中,提供了多个填色练习,让学生自主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发挥交流的空间,而且也赢得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德育渗透。

在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的情况下。教师进行广播,播放学生作品,让学生辨认。当学生,认出自己的作品后,让他说一说,自己在操作时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当学生,简单回答之后,给与评价“这个同学完成任务快、质量高、能力强”反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评委,你给他打几分?”。当学生打100分的时候,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时,让完成同样任务的学生举手,进行交流,然后评价。这样,可以让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表达,从而实现学生经验的交流。交流几组后,让“小小指导员”总结自己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师,给与争取的评价。然后,结合福娃的创意来自于生活特点,进行小结:“福娃的创做灵感来自生活,在老艺术家韩美林及其创作组,共同的努力下,综合中华民族文化多个元素,创作出这么可爱的福娃。我们也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将来,我们也为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激发学生热情,鼓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从而达到德育的渗透的目的。

最后,布置作业,退出程序。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