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03 16:28:36
实用的说课稿4篇

实用的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也是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后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描述以及四种表示方法,会进行度、分、秒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2、通过观察、探索、类比、转化、猜想等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课堂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拓展能力。(行为与创新)

目标制定的依据: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3、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以及角度制之间的转换。因此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四种表示方法,角度制之间的转换。难点是正确理解角的概念。教学关键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确理解角的两种定义。

二、教学程序分析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五个阶段完成本节课: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迎接挑战。复习直线、射线、线段有几个端点,为后面给角下定义埋下伏笔,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哪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而引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角。那么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图形组成呢?试着给角下定义?让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怎样给角下定义。

教师巡回检查,看看学习参与活动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角的第一种定义。此时,给学生分析角的组成元素,组成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公共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并介绍角的表示符号。通过学生的活动,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种定义这个难点。

来一起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请说出错误的理由。既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义。

第二阶段:启发探究,启迪思维。

教师出示了由一个端点引发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数角,进而探究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表示顶点的字母要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角;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单独一个角;

(4)用数字表示单独一个角。

并分析这四种表示方法的易错点。在例题的处理中,强化了学生对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检测出了学生的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组动画,演示了锐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样由一条射线沿其端点旋转形成的过程。这样,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给角下第二种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种定义,也体现了多媒体对课堂教学带来的独特魅力。

通过教师演示两个度数相近的角,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区别出这个两个角的大小,引入度量角的方法,在这里,我感到非常吃惊的是,学生不仅说出了使用量角器度量角,还说出了重叠法度量角的方法。顺势我就让学生自学教材,学出一度角是怎样得到的,从中引入度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给学生介绍角度制,并简要介绍弧度制与密位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接下来通过一组由浅入深的针对性练习,强化了学生对角度制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理解。

角度制是初中阶段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度量制度。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对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对度(°)、分(′)、秒(″)之间的角度制之间的换算还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明确角度制是60进制,区别于10进制、100进制、1000进制是一个关键。

第三阶段:引导落实,习题检测。

教师通过出示一组检测题,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这组习题中,教师重点要强调讲解后两道训练角的表示方法的习题,这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的。

第四阶段:小结深化,建构认知。

通过对学生的做题及发言情况进行点评,由此小结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然后,让学生指出教师上课还须改进之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五阶段:布置作业,实践创新。

在课外拓展练习中,我特意设计了一道必做题,一道选做题,一个数角的课外探索题,鼓励学习探索数角的规律。这样设计,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采用了启发引导法、课堂研讨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可以从以下二方面得到体现:

1、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尝试、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达到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统一。

2、本节课我的指导思想是: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点悟;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根据学情有的放矢;体现操作性,不笼统抽象,尽量具体直观;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练习,反复强化,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初一是学生由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与小学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改进或完善原来的学法,吸纳和采用新的学法,从而尽快地适应新的学段的学习,促使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 ……此处隐藏3591个字……>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自由讲述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完整地翻阅、朗读绘本。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妈妈要帮小熊做……的时候,小熊是怎样对妈妈说的?他是怎样做的?然后再一起翻阅绘本,浏览小熊到底是怎么做的故事画面。鼓励幼儿幼儿用较完整、简单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从而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

4、游戏:我来当小熊。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学捷径,一起快乐成长!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重点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

(二)、情感目标: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三)、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设计一个“六一”小计划,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小学生在上小学后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在他们自己的节日里,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策划、培养自主意识相当关键。同时,儿童节还显示了社会对儿童的关爱,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感谢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情怀。本主题活动由出主意庆祝自己的节日、社会上举办的庆祝儿童节的活动、世界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的愿望四部分组成。在活动中,我在引导学生动脑筋、出主意、观察社会对儿童节的关注的同时,注意引导儿童不要任性,不要向家人出过分的要求,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控制自己的脾气。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运用”等内容。

说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愉快地过“六一”。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知了叫 夏天到”为主题的单元。夏天是本单设计的自然背景,在这个学习时间里,主要有儿童节、夏天的气候与饮食、暑假生活等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与现象。“手拉手过六一”一课主要是在回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的快乐中,设计今年“六一”的小计划,了解到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困难的小朋友,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第四单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学习,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快乐的儿童节》,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和生活的美好,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动脑筋,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学习《荔枝红龙眼黄》,样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组教材的编排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学生,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交流反馈”等方法,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回忆“六一”,畅谈“六一”,“手拉手”过六一。

第一环节:回忆“六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呈现“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场面,引出“六一”儿童节。随后我让学生回忆去年的“六一”是怎样过的,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六一”节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舞蹈,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是多么快乐呀!此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媒体播放,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畅谈“六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教材中一年级五班李羽小朋友的“六一”小计划为样本,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过今年的“六一”节,并制定出“六一”小计划。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自己的“六一”活动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手拉手”过六一

课标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丰富多彩的六一节”,师生一起乘坐快乐直通车,由学生担任导游,点击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儿童节。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活动二:“手拉手”过六一。播放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同情之心。此时我呼吁学生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有困难的小朋友“手拉手”过“六一”。而后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祝愿。在学生画和写的过程中,我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来渲染波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更投入的写、画。接着随着音乐的旋律我在黑板上搭起一座彩虹桥,让学生上台粘贴作品并汇报交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人人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

以上环节,通过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的活动,燃起学生对有困难的儿童的同情和关爱,并能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爱的种子撒向他们心田,升华了感情,突破了难点。

《实用的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