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感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由于外界事物接触而引发思想的火花,这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感言。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感言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化的感言,欢迎大家分享。
文化的感言1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 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 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时时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与古之先贤心心相应。自己修学不得力,正是因为对恩师、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缺乏恭敬心,才会让烦恼习气障碍自己。而恭敬心不够,也就证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够,自己是否时时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时时刻刻想 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自己身体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检讨仁、义、礼、智、信,自己没有一样做得及格?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感恩“传统文化讲座”!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领导辛勤教导!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
文化的感言2端午节快到了,今天是5月27日,早上,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上午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端午节日的由来,和有关人们为了祭奠伟大的屈原而用粽叶来包裹米粒烧成口可美味的粽子,以及有关端午的诗歌等,大家都昂着头,竖着耳朵听的入了迷,仿佛自己正跨越千年来中国的古代,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
课堂上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更加让同学们开心的事情是下午要举行“迎端午折粽子”比赛的文化活动,同学们多好期待,好兴奋…下午,我们教室可欢了,简直炸开了锅,因为折粽子比赛马上要开始了,比赛一开始同学们就手忙脚乱的折起来,有的小手上沾满了胶水,小手微微颤抖的包折着手里的粽子,生怕把形状给弄歪了,有的由于紧张额头上冒出了颗颗汗珠,顺着红红的.脸颊往下淌,也顾不上拿袖口去擦一下…。他们都在为自己喊口号,为自己个加油鼓劲,希望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并能夺得比赛的胜利,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把自己做的一串串美丽的粽子挂在教室里,看上去显得那么有端午节日的气氛,短短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可大家还是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真希望学校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增进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而且能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双手变的更灵巧,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的心变的更美!
文化的感言3做志愿者这一年多以来,我一向为能够有很多兄弟姐妹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一向觉得既然能够做志愿者就应都是看透了,人世间很多功利才会来做这些,在旁人眼里觉得是傻瓜做的事情。那么在我的眼睛里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的区别。
志愿者的管理其实是一门科学。其实现实的状况也不必须和想象的那样单纯。不明白我是不是该说,其实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谓的志愿者人群有大部分是来凑热闹的,甚至有些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的。但是我一向觉得不管是带着什么目的加入进来。只要做的事情是对志愿服务有帮忙,能够帮忙到需要帮忙的人,不对志愿工作大方向有影响,我们就就应学会包容。
此刻的志愿者工作其实是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透过热闹的2015年。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2015年为志愿者元年的说法。这其实对志愿者事业是一个十分好的契机。其实此刻是更需要的是对志愿者工作进行规范的时候了。只有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将来才能够做到真正实现志愿者,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但是此刻志愿者团队能够说是穷出不层,很多时候,穿上一件写有志愿者字样的衣服,挂上一个牌子就说自我是志愿者;扯起一个旗帜就称自我是一个团队。很多自称为团队的,其实就那么一两个人。
在那里当然并没有其它的意思,但是说句心里话。这样的情形对将来志愿者工作其实是很不利的。那些所谓的不规范的志愿者的行为,其实也给将来志愿者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有几个想法:一、探讨和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志愿者精神和文化。人们到底为什么要来做志愿者?是就应引发更多人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段时间,我和北京的志愿者杨涛夫妇一向在合作策划一个叫“聚源入川”的活动。也就是由此思考引发出来的一个人文公益活动,我们把志愿者精神和水文化相结合。水是生命的源头,志愿者精神也就应和水一样,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到达必须境界后,一种人性最质朴的回归。汶川、北川一带原本就是传说中大禹的故乡,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发源地。地震在那里发生后,把那么多人心里面如水的情怀都震发了出来。大家不顾一切奔往四川做志愿者。那么我们不就应让人们心里,已经引发出来的善心随着地震的过去,而又隐藏回去。我们就应把这种每个人心里面,最美的一面更多更好的提炼,让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生命不至于白白的牺牲。
二、完善志愿者考评认可机制,但是更重要的是给予志愿者发自内心的认可,然后志愿者的心其实是很敏感。如果应对的人不是真诚的,会被很快觉察出来。他们当面不会说什么,但是现实中会采取用脚投票的态度。只有当各个部门真正把志愿者当朋友,当兄弟看待时,志愿者也自然会认真做好很多事情。
三、规范志愿者培训机制,设计确实可行的志愿者培训课程。然后让每一个刚刚来做志愿者的人们,能够明确的明白自我该干什么,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
四、认真的给来参加志愿服务的成员志愿者工时记录,因为做的时间的长短,是唯一能够量化衡量志愿者工作的标准。那么只有那些真正从事志愿服务时间长的志愿者才能够真正沉淀下来。也才能够真正透过时间的考验,来让真正优秀的志愿者升华。此刻志愿者工作浮夸风其实十分盛行,很多所谓的明星志愿者居然是被包装出来的。然而经过必须的了解后,然后明白真相后,反而对志愿者工作是一种打击。我们就应透过真正实实在在的工作来规范志愿者工作。
五、政府就应为志愿者工作带给实质性更强的支持。比如带给相对固定的办公场地,和一些办公设施。志愿者和很 ……此处隐藏7146个字……大山挡在我面前。当时我才开始理解以前语文课本中离家作者的“思乡”之情,而我也感觉到了,并且一度要被压垮,想要回头,回去中国。
父亲说,尊重自己的选择,他们永远是我的后盾,于是我开始醒悟,在中国时怨天尤人,来到了丹麦又觉得不顺心,错在我而不是社会,于是我开始适应、融入。不过我觉得第一个家庭与我已经有了一层隔阂,继续呆下去进展会很慢,于是我开始调节自己,从第一个家庭脱离出来后迅速的融入了第二个家庭,地区主任说“smile back to my face,good for you”我笑笑,当时我是很怨恨第一个家庭,但是如今想想我不是应该感谢他们么,是他们让我知道如何在丹麦生存;知道了人在屋檐下的感觉;知道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有了他们我才能开开心心地度过接下来的8个月。
新的生活随着换了家庭也拉开了新的序幕。
在家中,我主动承担了餐前餐后餐具摆放、收回的工作,并且帮助住家妈妈洗碗烘干,周六周日帮助打扫;有时需要帮忙修剪花草,搬运东西等,我也会笑着提出帮忙,这是劳动方面。正餐过后,我会与住家父母一同看新闻、看连续剧,喝茶聊天,倒也快活,这是在之前住家没有感受到的。与住家哥哥、他女友一起玩游戏,感情也增进不少。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过节,西方的春节——圣诞!看到住家拿到我精心挑选的礼物之后的欢乐,我也喜从中来。当然我也收到了各种各样精美的礼物,得到了和本来毫不相关的一家人共同用餐的'机会,那种愉悦,是之前从未感受到的。
平常走亲访友,他们也愿意与我交流,谈论中丹的异同、关系等。在学校,我主动帮助同学数学化学上的问题,上课一起讨论,中午与他们一起吃午饭,周末一起去购物,有空一起玩游戏,也能与同学打成一片,与之前“丹麦学生不愿意与人交朋友”的言论大相径庭。
当然,让我难忘的事情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是,通过我与丹麦人的交流,以及参与庆祝他们的节日,我了解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我也是重大收获之一吧。
开心的日子总是有限的,因为第二个家庭算是暂住家庭,并且距离学校太远,所以在afs找到另一个愿意接待的家庭以后我难以拒绝afs的好意,起初我是忧心忡忡,担心到时候会和在第一个家庭遇到的情况一样,但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我适应了一种生活之后,我的行为、思想都会参照这个套路走下去,在与第三个家庭的相处过程中,我觉得更得心应手,我甚至把自己当做这个家庭的一员,没有拘束。当然接下来的生活也是顺顺利利,基本没有磕绊。
我是幸运的,有如此开明的父母,在背后支持我;也遇到了好的联系人,在前方引导我,又遇到了好的家庭锻炼了我,接纳了我;当然也要感谢afs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和在丹麦的支持!
文化的感言14一、行前准备
1、物质准备:
出国前培训手册上讲的非常详细。
2、精神准备:
首先一定要确立出去交换的目的是什么,越简单越好,其实仔细想想这么小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在陌生的家庭里能顺顺利利的度过这一年就很不容易了,我们就是想让孩子通过在国外的这一年学习生活看看她是否合适去国外读书,顺便把英语练练好,劲量把当地的语言学好,不要给孩子定太多的要求,比如语言方面考个等级证书什么的,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增加他们的负担,就是让她们展示自己和中国文化,然后去体验国外不同的文化教育,不同的人文风景,结交各国朋友。
二、孩子在AFS项目交流中的收获
1.与出国前相比最大的变化/进步:
先给大家看两张照片,从这两张照片中能明显看到孩子的变化,长大了,成熟了,自信了,开朗了,这些还只是外在的给人的直接感觉,如果你和孩子接触下来你会发现她能言善道,表现欲非常强,然后做事非常有计划性,(这可能跟去的国家有关系,瑞士人非常严谨),这一年孩子的变化让我们非常惊喜,语言方面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提高非常的多,看看原版的美剧什么的都不成问题的',这个是在国内参加什么培训班都没办法做到的,人的自理能力是跟着环境变的,在国外没有人管她,都要靠自己,自理能力不强不行,回来了有依靠了,也有借口了(学习太紧张,没时间),就稍微差点了,待人接物方面变化蛮大的,我们家长感觉不深,亲戚们明显感觉到她的变化了,就是一句话,孩子真的要出去的,出去见识过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和陌生家庭一年的生活让她懂得感恩,学会了分享和付出,这些对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是非常难得的。
2、家长的感悟:
我们觉得AFS项目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有影响,但是思想上精神上的成长成熟是最主要的,出去后的被成长让她们短时间内迅速成熟起来,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去安排,遇到问题去和家庭和学校沟通,迫使她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和倾听,经过这一年的国外生活,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并制定计划去逐步实现。
三、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1.心理预期:
学生和家长应明确交流的目的(同前面)
2.遇到困难:
如何了解学生在国外的情况,现在智能社会,手段很多,频率个人觉得因人而异,
如何从家长的角度对孩子予以支持,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励,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说就是和接待家庭出现矛盾,提醒孩子不管和接待家庭有什么样的矛盾,还是要对他们感恩,感谢他们愿意提供给你的一切,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会觉得一些受的委屈是正常的,没什么,然后才能心平气和的和家庭沟通,解释,消除误会和不理解,慢慢的互相接收和适应,愉快的度过AFS这一段看着漫长实则很快的时光,最后祝各位一切顺利,谢谢!
文化的感言15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能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我要感谢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是你们的加油助威给了我无限的动力,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团队的力量。其实我做的很普通,只是尽力去完成属于我的任务……当我奔跑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是否袭来凉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向前奔跑的背影。
本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一次提升自我的盛会,是青春的诠释,是心灵的盛宴。本届体育文化节,让我有了新的体会,在拉拉队友们的加油呐喊声中,我听出了一种信任,当运动员们在赛场上跌倒又爬起来继续比赛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种毅力,当同学们扶着刚跑完1000米或800米的运动员时,我体会到了一种关心,当班级取得优异成绩,在同学们的欢呼声里,我读出了一份热爱班集体的`赤诚之心!
本届体育文化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笑与汗水,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我们附中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先进。虽然有些同学失败了,落后了,但是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拥有青春,拥有朝气,更拥有未来!只要我们敞开胸怀,明媚的阳光就会属于我们,蔚蓝的天空就会属于我们,美好的未来就会属于我们!在这里让蓝天与大地为我们见证,我们将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前行。我们相信:我们是优秀的,我们是最棒的。
文档为doc格式